top of page

〈醉後人生:我真的沒有罪〉

​撰稿者:吳郁梵/龍俊佑

溫馨提醒:本篇文章將由兩種視角進行,篇幅冗長,請斟酌服用,如有產生頭暈、噁心、嘔吐或心悸等不適現象,該文作者不負任何相關責任。

正文開始:第三者視角

微後青春的採訪是這樣子進行的,我們會把一群受訪者約在同一個周末,安排好時間跟流程,確保他們可以一進一出的情況下無縫接軌完成被採訪的經過。為什麼不一次約一個受訪者就好了呢?因為我們有25位受訪者,這是一個龐大的陣仗,對於一群分別有正職、兼職或是實習生身分的大四生來說,分開採訪太不划算。

我們總是戲稱這樣的採訪方式為「車輪戰」,而如此精實的過程也總讓我們精疲力盡,極需補充精神能量。因此採訪結束的夜晚,我們會到羅斯福路上肉眼可見的小酒吧,點一杯不甚濃烈的調酒,吃著隔壁夜市買的宵夜,繼續下一輪「組內採訪」。

我們不談焦慮症要怎麼緩解,也不談為什麼會產生焦慮,我們會針對焦慮本身大挖特挖,就像是把腐爛的傷口清創,痛,也好得快,也因為如此,每採訪完一位受訪者就會留下餘波盪漾,我們與受訪者許是素昧平生,卻被彼此的故事渲染,在同樣的時空底下為相同的故事、不同的主角流淚。

這是一趟療傷和解和認識自我的旅途,旅遊團的成員分別是在展務公司工作、號稱情場奢侈品的淇加、英語系想要報考新聞學系碩士班的呆萌小可愛君君、大二轉學到世新新聞學系現正大五的龍龍,以及敝人在下,不務正業的斜槓青年梵仔(此時隱藏的團隊第五人品臻尚未加入這趟驚心動魄的旅程),「微後青春」是我們為了想要解答自己的困頓而賦予的名字,我們不是全知的上帝,也不是什麼天資聰穎的「先知」,正因為面對生命有太多的疑問跟困惑,才想知道這是否是種文明病?是世代的原罪?

第二段:當事者視角

一名23歲的男子,他是微後青春的一員,綽號「龍媽」、「龍」、「龍龍」,在一次微後周末採訪部隊收工後,一行人到公館酒吧james joyce享用晚餐與微醺的趣事,當身旁夥伴都說你醉了,但他很明白,其實「我真的沒有罪。」

你是否曾去酒吧,聽到朋友喃喃自語說著「我真的沒有醉」呢?你當下直覺他醉了嗎?一起在底下留言跟我們分享!

曾跟朋友說,「我有最深層的自卑」,悶在內心無法說出口,它形成一個「坎」,跟他人與自己過不去的坎,如寶貝一般呵護在心裡的最深處,它叫「自卑」。後遺症如下,特徵是用任何方式去消化它但就是不敢伸手去觸碰它,就怕掀開內心潘朵拉的盒子。

  1. 跟好友也要保持距離。

  2. 自心孤獨但行為獨立

  3. 很難信任他人

  4. 內心不滿而對家人冷漠與不耐煩

第三段:第三者視角

龍龍是團隊裡唯一的男性,他沒有成為團寵,反而經常用哭笑不得的直男疑問讓我們這票女漢子又哭又笑。龍龍說,他沒有去過酒吧,覺得那是是非之地;我猖狂一笑說,「我從前的提案企劃書都在這裡生出來的!」淇加說那是個可以外帶食物的好地方,君君興奮地說到了台北這麼久,卻從未去過這樣的,想跟著去看看,龍龍一臉茫然,他說從未見過我們這樣的女性,看似恬靜溫柔,卻是各個狠角色。

「社會在走,技能要有,就當解鎖人生成就吧!」

龍龍就這樣被我們拐進那間小酒吧,他說他酒量挺好,卻不知到了酒吧要喝啥?我們慫恿他點了杯酸酸甜甜後勁十足的性感海灘,他乍一喝,嘿呦,沒啥酒味,挺好喝的。

幾口酸甜佳釀下肚之後,龍龍擺脫平常禁慾系宅男的樣子,開始高談闊論活潑起來,戲謔嘲笑我們跟他說過的情愛生活,聊著聊著,母胎單身的他跪在地上,不住地咯咯笑,叫我們不要嘲笑他單身,他不是交不到對象,只是對於戀愛太過茫然,他覺得他有一種深沉的自卑,那是一個黑洞,阻止他與他人建立連結。一桌子單身的少女們看著如此「真情流露」的情懷少年,只能淡然地說,「你醉了。」

「我沒有醉!我沒有罪,為什麼沒有人喜歡我?」

龍龍突然哭了起來,這是他一個人的問題嗎?同為單身的我不認為,這是世代的原罪嗎?如果是,那該有多好?

第四段:當事者視角

面對自己,內心總是五味雜陳,加入微後青春,我想最大的成長是「試著說出內心的感受,還有與他人建立信任感」這回事。以前都會認為就算說出來也無法改變事實,因此選擇沉默,但也可以說是逃避,逃避去面對他人對我的看法、面子問題及被他人看不起的總總可能。

原生家庭,從小家裡沒有自己的房子,一家4口居住在4坪大小、跟親戚租的2樓鐵皮小木屋裡,平時在家走路也要互相禮讓才得以通行。因為覺得很難堪,因此從不敢帶朋友回家,就此埋下了自卑的種子,雖然這不是「罪」,但它帶給我心頭如同原罪般,一種無法擺脫的苦。

第五段:第三者視角

人有許多面向,每個面向透露出自己不一樣的樣貌與個性,不論是哪個面向,都是自己,可是是否有過和我們一樣的恐懼?深怕他人知道自己另外其他的面向——尤其是反差極大、晦暗不欲人知的——就會被拋諸腦後呢?

龍龍絕對是團隊中直男擔當,同時也是對於人情世故最為青澀的一位,敝人在下也曾被他的直率氣到笑,但他也是團隊裡的明燈,因為他問出的那些深刻、直擊人心的問題,我們才可以跟各位侃侃而談,究竟人有沒有原罪?

第六段:當事者視角

偷吃禁果被認為是人類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惡的開端,從此人類便有了羞恥感和罪惡感,引申為人們違背一般道德規範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反觀自己的自卑,家庭狀況影響生活品質,雖然與此不同的是後者無關道德層面,但雷同的是如同亞當和夏娃的故事,我的心中卻浮現了「羞恥感」與「罪惡感」。

第七段:總結(當事者+第三者視角)

當事者龍龍說:

微後青春,是告別大學身分的末班列車,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潘朵拉的盒子,面對內心的「罪惡感」、「自卑」,我們認為不應該去壓抑、無視它,或覺得說出來也無法改變現實而選擇沉默,儘管面對它可能會悲痛、煎熬、哭泣,或是恐懼他人的眼光,但我們依然還是要試著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優雅地掀開潘朵拉的盒子,坦然面對最真實的自我,因為你我是「真的沒有罪」。

說到這裡,你是否有有口難言的苦衷呢?歡迎留言或私訊,期盼您跟我們分享心中的潘朵拉,讓我們一起優雅地掀開它,坦然面對真實的自我吧! 

第三者結論:

無法真心與他人建立關係,究竟是時代的關係?還是我們忘記如何學習與他人建立關係?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