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Youtuber林子揚:想要得太多,卻發現時間跟實力不夠用!超速的人生如何調節

─我想要給家裡更好的生活卻發現好像要先照顧好自己
​採訪者:黃品臻

林子揚,一個愛影片的大男孩,現在就讀世新大學進修部的他,白天是一名普通上班族,下班後是個學生,其他的閒暇時光裡,拍影片、剪影片、參加比賽和展覽是他最愛做的事,對他來說,影片是種工具,是幫助他行銷自己與拓展人脈的利器。

Still0424_00010.bmp
快節奏的步調 卻讓自己的生活跑調

 

「年輕一代講求什麼東西都要快,好像我一次接很多影片的案子,就可以比別人快、比別人強、比別人成功,但這卻會讓我開始失去原本的核心價值、創作和學習的初衷…」

 

現在一個月選擇接1至2件案子的子揚,曾經有段時間因為剪輯進巧進步,想要讓自己更快成功,果斷地接受各種案子,但剪輯能力與案件要求品質的巨大落差,卻讓他的生活完全跑調,一度無法在創作和工作上找到快樂,呈現有壓力又焦慮的生活狀態。意識到這種不平衡的生活狀態,子揚選擇正視自己的不足,讓接案的數量回歸到自己可以負荷的程度,他說,「影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希望愛影片卻導致生活失焦、失衡。」

 

採訪當天,談到自己經營的YouTube頻道《好日子不打烊》,子揚眼睛裡散發著對喜愛事物的熱情與些微的害羞,一年前開始經營時,原本是想朝著知識型的方向走,但發現這方向不太可行,於是現在改為開箱、旅遊這類比較輕鬆的主題,頻道中一支「輔大宿舍開箱」的影片更有2.2萬次的觀看,子揚靦腆地笑著與我們分享,似乎在跟自己說,還可以更好。而說道頻道未來的經營方向,他希望可以找出一些值得分享的店家故事,把這些故事用自己擅長的影像敘事記錄下來,一方面為自己的頻道挖掘更多元的內容,一方面也幫店家們達到宣傳的效果,藉此「互利共生」。

 

家裡就是咖啡廳 改造的是生活態度

 

「我想改變生活態度,想把家裡打造成咖啡廳」,在子揚看來,去咖啡廳不一定只是為了那一杯咖啡,咖啡廳是一種環境、一種生活的樣子,去咖啡廳是為了享受它所擁有的氛圍。

 

當問到將家裡打造成咖啡廳的契機,子揚和我們分享了他曾經上過的課程,那堂課程老師用一盞昏暗的燈要學生們感受環境帶給大家的東西,敏感的子揚發現教室裡缺少的是「黃色的光」,一種代表著溫馨,又能讓人沈澱心靈的光源,受此啟發,他決定要將自己的家設計成如同咖啡廳般的存在,希望自己隨時都能靜下心思考、做事情。

 

在改造進度上,子揚靦腆地笑著和我們說,現在只進行了50%,改造的材料基本都準備好了,只是還沒開始動工,雖然那座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尚未完成,但期待的心情在他臉上一覽無遺。另外子揚說道其他改變生活態度的方式,雖然現在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會因為別人或某件事就去做的狀態,但期許自己未來能夠有流程性的、有規劃性的知道在生活中要做什麼。

 

想要快點長大! 回頭卻發現長大要「慢慢來」

 

訪談過程中,子揚看起來算是滿意自己的生活,但他給自己的生活滿意度卻只有3分,我們不解地看著他,原因究竟是為何,他解釋著,當初來到台北就是希望有所發展,並且能將這些發展所得到的回饋給家裡,希望家裡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礙於現在還沒辦法回饋太多,所以很心急地要自己趕快長大,夜深人靜,當真的靜下心來檢視自己的生活狀態,才發現這一切已經嚴重超出能承受的範圍,於是為生活滿意度打上3分,是覺得需要回到「自己」的節奏上,慢慢調整到舒服的狀態。

 

會想要趕快長大,得回歸到子揚孩提時候的家庭環境,他形容12歲的自己是個「活在框架裡的無知小孩」,父母會將本身的邏輯思維套在他身上,也對他有諸多限制,甚至在他決定要離家北上讀書時,鬧過一番家庭革命。當他真正離開家後,回想父母從小對他的家庭教育,卻發現父母缺少的也很多,因此拼了命想要回饋家裡,給家裡更好的生活,不過子揚表示,「其實爸媽從來不曾給我壓力,這些都是我在無形當中給自己的壓力」,正是因此,子揚的焦慮感才會壓得他差點喘不過氣,他認為自己來台北是個希望,雖然已經看見那扇希望之門,卻仍在找尋打開那扇門的方法。

 

而面對自己生活中的焦慮與壓力,子揚表示他是一個不太會和朋友傾訴的人,他選擇爬山、整理自己的家、找符合自己心境的書來看,運用這類能夠遠離社交、遠離與人之間任何關係的方式來緩解。

 

談及未來的樣貌,子揚希望能有各領域兼具的能力,不需要樣樣精通,但什麼都要會,他說,「我能從別人身上得到些什麼,我也能給予別人些什麼,這是一種共享的概念。」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