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困難的不是環境,是心魔。〉

​撰稿者:吳郁梵

說了很多關於微後青春背後的故事,也想說點我們在採訪與製作整個展覽過程中的故事:

在製作專題的時候,大夥心中都不免有,我們真的可以訪到這麼多人嗎?稿件這麼多,我們真的寫得完嗎?還要做網站跟實體展?我們真的可以嗎?

採訪結束之後,也會有疑問,這麼多的東西,真的整理得完嗎?媽啊!現在的採訪方向真的對嗎?

即將要進入實體展規劃的時候,不僅要面對小組內龐大稿件撰寫的壓力,同時也要面對其他各個小組對於實體展的信心不足,大家都很害怕,我們真的做得到嗎?真的可以完成一次展覽嗎?

但是面對恐懼的時候,你會選擇怎麼做?這些不相信、不信任就會像是魔鬼一樣吞噬心靈。

在這邊,筆者想要分享我奉為圭臬的書籍,紀伯倫《先知》當中的一句話:「誰能將信仰與行為分開?或是將信念與工作分開?誰能將自己的時間攤在面前,然後說:『這些給神,這些給我自己,這些給我的靈魂,其餘這些留給我的身體呢?』」

面對未知的環境,是人都會害怕;不會害怕的,許是沒有認真生活的,因為他無可失去;因此我們需要信仰面對恐懼,這個信仰並非是宗教信仰,而是面對生活的一種相信,更準確來說,是一種可以放諸四海皆準的信念。

我曾經因為那些恐懼的發言而感到憤怒與惆悵,接著對自我感到懷疑,為什麼我不害怕哪?

直到有天,我與組員在飯桌上談話(沒錯,微後青春的副稿主題都是在飯桌上生出來的)才發現,面對恐懼的心魔來自於荒蕪。

「你怎麼知道自己想要做這件事情?怎麼知道自己想要做到什麼程度呢?」

正是這個問題提醒了我,原來心魔來自於一片荒蕪,因為不知道要往何處前行,因此對腳下的每一步路都感到恐慌。

讀到這邊,我想跟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們說聲抱歉,我無法回答上面的問題,因為我也正在尋找那個可以前往的遠方。

唉,也別急著把文章關掉,聽我說完最後一句話,遠方太過遙遠,我不希望自己因為專注在彼方而錯過沿途的風景,我能做的,就是努力用自己心中那純粹明亮的心火照亮腳下的每一步路。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