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超味Logo.png

因為在不同的故事裡頭看見同樣正在流淚的自己,所以又把那些扎心的話題另外寫成故事,在這些故事裡不僅是受訪者故事的統整,也是團隊成員們自己正在經歷的故事。

千禧世代首位偉大作家─莎莉‧魯尼撰寫校園愛情小說《正常人》當中最主要的命題就是:何為「正常性」?她本人表示,「我十分確定我所有的經驗都是極為日常的生活經驗,如果不是的話,根本不值得去寫」。這也正是團隊想要闡述的價值觀,因此我們用半年的時間透過對答採訪,記錄25位22歲到32歲青年的故事,書寫50篇人生故事,同時也包括我們自己在這段旅途中的成長經歷與轉變,透過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紀錄「微後青春」的人們如何面對自己在「2X世代中的焦慮症候群」(註)。

※註:「2X世代的焦慮症候群」為團隊定義受訪者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時主觀產生的焦慮情緒,並無任何醫學上的佐證,如有嚴重焦慮的症狀,請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導言bar.png
困難的不是環境
是心魔。

​吳郁梵

我們需要信仰面對恐懼,這個信仰並非是宗教信仰,而是面對生活的一種相信

在最青春的時候
撕下所有標籤。

​吳郁梵

我曾經期待這些標籤可以讓我成為我想要成為的我,但最後我只成為了一個由標籤推疊出來的人,那是我想要成為的我嗎?

你怎麼知道
自己做不到?

林君穎

唯有相信自己,才能在每個人相同的24小時裡,創造出和別人不同的深度。

整理過去
才能前進未來

李淇加

你有想過未來的10年日常會長怎樣嗎?對照過去與未來,你看到了什麼?你又想往前看到什麼嗎?

自我BAR.png
思辨麻辣鍋─柏拉圖的愛情玫瑰園

​吳郁梵

愛情是選擇最好的嗎?喜歡的對象,會一直喜歡下去嗎?如果以後遇見更好的對象怎麼辦?

和解這件小事
​─最想說原諒我吧!

​李淇加

和解有兩個解釋。一個是停止爭端,重歸於好;一個是法律上指當事人彼此約定,互相讓步,以終止爭執或防止爭執發生的作為。

他們生活中的
共感載體

林君穎

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這麼一本書、一首歌、一齣戲,在你看到或聽到的同時,帶給你似曾相似的感受。

人生成就解鎖
​─荒謬情感故事

李淇加

二十代的精彩裡,你遇過什麼可以排行TOP3的荒謬故事嗎?最怪誕的最奇耙身邊沒人會經歷的那種,暗黑版令人驕傲的成就,一點也不勵志的那種黑色幽默。

情感bar.png
面對未來 你選擇當
社畜還是工寵?

​吳郁梵

社畜到最後或許還是「公司的畜牲」,但是工寵,你有選擇愛的權利,相信時間不會辜負自己,也要相信所有走過的道路都會留下痕跡,當付出愛的時候,也請相信愛會回頭。

面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

吳郁梵

當面對即將被面試時,通常都懷揣著怎樣的心情呢?是整裝待發的將軍?還是惴惴不安的行者?更甚者,面試對你來說就是一場遊戲,已經準備好要大放異彩了。

喜歡的工作
是進行式或未來式?

黃品臻

知名演員張鈞甯說:「未來你要工作三、四十年,如果你不夠喜歡你的工作,那要怎麼做下去?」若此生能找到熱愛的事,還能成為你的工作,何其幸運!

實習人生:
給薪vs.不給薪

黃品臻

實習究竟需不需要給薪同時也會牽扯到很多因素,像是大公司的實習經驗能讓自己的履歷更加好看、實習是自己找的而非企業開出的缺額、學校與企業合作的實習課程等

職場bar.png
醉後人生:
我真的沒有罪

​吳郁梵/龍俊佑

溫馨提醒:本篇文章將由兩種視角進行,篇幅冗長,請斟酌服用,如有產生頭暈、噁心、嘔吐或心悸等不適現象,該文作者不負任何相關責任。

〈嘿老朋友〉
張老闆合輯—社群與人際

林君穎

智慧型手機像現代人的護身符,我們每天攜帶著,成為形影不離的必需品,我們可以在社群上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同時也能聯絡上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從中了解彼此的近況。

媽咪,我長大了!
論與父母的相處之道

黃品臻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人際關係bar.png
不務正業的新聞人:
如何破解偏見?

吳郁梵

擁有新聞魂的第二步,看清酸言酸語背後的真相——媒體產業就是迷霧中的熱帶雨林,大家都聽過也看過,卻鮮少有人真的進入過,同時也每個人都搶著扮演從中出來的土著。

來本書
配咖啡吧!

黃品臻

通過一種媒介,更能清楚且有輪廓地畫出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我們從中得到了些推薦好書,不妨挑選一本,配杯咖啡,思考思考人生。

那些採訪時的
勁爆金句

龍俊佑

試著回憶在你曾對他人說過的勁爆言論,為何對此印象深刻,而事過境遷,每當想起是否開懷大笑,亦或仍存有疑惑,還是想通了呢?都歡迎到底下留言跟我們一同分享吧!

幕後花絮bar.png

將私訊、對話匡裡談天、毒蛇的內容,用包裝過後的文字抒寫出來,滿足了四年只寫在心情敘事紙張上的渴望,屬於我的畢製專題,沒有新聞的框架,但裡面充滿了新聞魂,從去年大毛衣的冬天開始到了短袖、無袖的夏季,滿足了想要瘋狂採訪的心,很喜歡藉由採訪這個動作,竊取其他人人生精華的過程,記者最大的特權大概就是用採訪的理由,隨心所欲的拋出疑問直進他人的日常與生活。

 

這四年旁人聽到我是新聞系的學生,常常丟出一個疑問,妳最深刻的採訪是誰,這讓人深思的疑問,我還沒找到,但最可惜的大概是已經敲好的前男友採訪,又被我任性的吵架,取消。在瘋狂集中寫稿的日子裡,我體悟到,當初為什麼踏進這個專業,思緒中又穿插了同學們聊天的對話,這四年我們學會的是用多元的角度看世界、事件,讓人、事、物有360度的看法與觀點,讓平面文字變的比影像更加立體,作為新聞系不誤正業的學生,很幸福,也很珍惜,只有座落於這個時間經度、空間緯度,才能用20世代的觀點描繪出這些生動的生活,在往前走幾年可能會笑嘆現在的文字,但它保有這個時空裡的氣溫、濕度與氛圍。

 

期待能將這個專題與我一起長大,再陪伴我10年寫到32歲,我們詢問受訪者未來期望的那一天,再作結,畢業這件事,只會是一個分號,繼續抒寫是血液裡不可或缺的東西,有一句話說人一生能賺多少錢是天註定的,我覺得能吐露太多文字顆粒也是注定的,但看了越多方塊顆粒,能產出更多,把每一篇當創作的我說過,身邊的所有物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都不屬於我,只有產出的創作才是完全刻上我的名字,所以珍惜每個能寫字的當下,就算沒有畢製專題的逼迫,也期待往後的日常能繼續生產。

李淇加2021.4.5 上午2:17

後記隨筆bar.png
看完這麼多的人生大哉問,是否也想了解我們團隊如何創造這些故事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