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591170984_881063.png
螢幕快照 2020-06-03 下午8.43.09.png
20654.png

 毒戀舞曲 第一號

斷不開情人:塑膠袋

1959年塑膠袋問世,為人類帶來更便利的生活,塑膠袋在人類歷史中,存在超過一甲子歲月,我們已經習慣它的存在並大量使用,輕如羽毛的塑膠袋不僅在我們生活軌跡中,逐漸留下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時也為地球帶來一場窒息的污染浪潮。

 

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約有800萬噸塑膠垃圾進入海洋,一次性塑膠製品造成的環境問題,引發各國關注。台灣於107年擴大實施限塑政策,以減少一次性塑膠袋使用為主(以下使用減袋說明),擴大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的營業場所。

 

經過訪談第一線攤商與塑膠袋大盤商後,發現限塑政策擴大實施後,塑膠袋使用量並未大幅度減少,在民間仍出現「多給我一個塑膠袋,我要去前面買麵包」的亂象。

 

兩年過去了,塑膠袋真的減少使用了嗎?

他們這樣說
限塑有沒有?
1591170984_881063.png
1591170984_881063.png
1591171032_743252.png

​直擊衝突第一線

政策上路之後,擴大的管制場所成為環保與經濟拉扯戰中的第一現場,業者說環保署只有公告「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並未制定標準售價,因此他們只能以目前最小面額1元收費,但客人質疑的聲浪卻從未停止過。

政策上路初期  ​質疑聲浪不斷

「你們成本減少,飲料怎麼沒有比較便宜?」這是初期業者最常收到的質疑。限塑政策上路初期,受影響的不只民眾,擴大管制的7大類別業者更是夾在環保署與顧客之間,一方面擔心違反規定會被環保署開罰;另一方面則是不斷接受民眾的抱怨與質疑。

擁有六間連鎖茶飲的老闆楊瑞鐘表示,雖然環保署明文規定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也做政令宣達、提供店家貼紙海報,但是民眾在知道與理解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遙遠。

 

楊瑞鐘說自己做生意不可能和客人硬碰硬,只能想辦法停下手上的工作,慢慢解釋給客人聽,大部分客人並非不能理解,通常是情緒問題,而這個情緒問題卻是決定生意能不能成功的關鍵,因此楊瑞鐘說即使花上時間成本,也必須要向客人詳細解釋。

由於環保署在法令中僅訂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而非規定塑膠袋售價一塊錢,楊瑞鐘說環保署立意良善,愛地球人人有責,但作法卻對業者帶來不少麻煩,畢竟塑膠袋的成本也才幾毛錢,因此引發客人質疑,懷疑業者利用塑膠袋也再賺一手。

 

雖然一塊錢看起來不多,但積少成多一元也會變成一筆金流。面對這股質疑的聲浪中,楊瑞鐘說:「一直停下來解釋、教育民眾實在不是一個長久之道,而且加盟商如果溝通不完善,也會引發跟客人的衝突,更會影響企業品牌形象得不償失」,因此他決定逆向操作,將這一塊錢拿出來做公益,扣除成本後全數捐給社福團體。楊瑞鐘表示客人把一元投進捐款箱後,會感覺自己在做公益,就不會再質疑。

楊瑞鐘提出,雖然他並非大型連鎖手搖品牌,但目前仍有擴大展店計畫,這一塊錢的金流量也許無法回歸環保用途,但身為業者以永續經營的概念,將這筆錢回歸社會公益上,自己也比較心安理得,同時塑造商業品牌形象。​

法規不明確  業者逆向操作求自保

S__20619336.jpg

​盼政府攜手建立完善回收制度

「其實大部分的業者,也都會想要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只要告訴我們方法」楊瑞鐘提及除了設置捐款箱,目前也規劃以不織布的袋子取代塑膠袋,雖然不織布的袋子成本比塑膠袋高,但仍會延續一元投入捐款箱的做法,他認為業者面對環保議題時,其實願意為環境盡一份心力,但大家通常都不知所措,如果政府可以提供業者方法​,例如完善回收制度、商圈回收機制等,這些方式業者都會強力配合。​

S__20619338.jpg

​飲料店減袋有感 但黑數無所不在

楊瑞鐘表示除了連鎖飲料之外,內湖737豬血糕也是他的品牌,「客人常會買完豬血糕再要一個袋子買飲料。」目前法規僅明定手搖杯業者為管制對象,但其他攤商種類非管制對象,因此塑膠袋可能為減量。

塑膠袋

真的變少?

環保署表示,限塑政策修訂後預計每年可以減少25億個使用量,但在沒有管制營業場所中,使用量卻不見下滑,有些甚至成長。

​減袋到底有沒有效果?塑膠袋大盤商這樣說

​限塑減袋計畫   塑膠袋批發無感

​限塑政策實施後,擴大管制對象的業者成為首當其衝對象,塑膠袋大盤商吳俊翰表示他的客群涵蓋範圍十分多元,有一般小吃攤商、傳統市場、銀行、成衣廠等。吳俊翰透露在限塑政策實施後,生意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除了連鎖品牌大量訂製的訂單銳減,架上公版的花袋、素面背心袋並沒有因此大幅減少。

他坦言,限塑政策擴大管制對象中,排除了最大宗的客群,也是目前仍大量使用塑膠袋的對象,包含攤商、傳統市場的攤販等,塑膠袋的批發也許有些微的影響,但整體銷售情況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價格戰持續開打   便宜至上為贏家 

雖然限塑政策並未對業績帶來劇烈的變化,但業者們對於價格的要求卻日漸敏銳。吳俊翰說限塑政策實施後,對於連鎖業者而言數量確實減少,通常以量制價的訂製品成本隨著數量減少攀升,因此連鎖業者通常在價格上特別敏感,而小吃攤的業者或傳統市場攤商,限塑政策上路後,他們更是不斷追求更低價產品。

IMG_1893.HEIC

因應限塑政策實施,吳俊翰表示許多業者開始詢問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在政策上路後兩個月詢問度不斷,但最後礙於生物可分解成本太高而作罷,無論是塑膠袋還是可分解塑膠,最終都必須回歸市場機制,價格高自然就會被考慮,價格低對於業者來說是節省成本首選,因此價格通常是決定數量的關鍵。

對塑膠袋依賴有多少數據告訴你

根據經濟部公開資料整理出塑膠袋近十年總銷售量、生產數量、內銷量排序。

​107年1月1日限塑政策修正上路後,是否有效減塑?在近十年內產量表現如何?​點擊下方欄框2下,即可得知108年在各項統計的排序。

根據經濟部公開資料顯示,自107年擴大實施限塑之後,108年的塑膠袋生產量、銷售量以及內銷量都比

107年少,其中又以內銷量最為明顯,是近十年來第二低的銷量。但塑膠袋生產量與銷售量,在這十年中並沒有因限塑政策實施,而有明顯的減少​。

 

塑膠袋大盤商吳俊翰說,油價與塑膠袋售價之間呈正比關係,當商品回歸市場機制,成本越低、售價越便宜,是否進而影響產量?

 

根據資料顯示,僅在102至103年間油價下跌產量上升,其餘數據並無法顯示油價的波動與塑膠袋的產量或內銷量之間有關連,因此排除油價影響產量因素。

塑膠袋大盤商吳俊翰表示,「產量與市場供需較有明顯的關聯,近年消費型態改變,投入網購市場的人變多了也是個因素」。運送過程中為了保持商品完整性,避免運送過程中損壞,因此賣家往往都會多幾層的塑膠包裝,我們既想避免過度包裝,而新型的消費型態卻又找不到符合成本替代品。

​限塑的困境不止消費型態的改變,還有複雜的產業鍊關係,不合法的工廠才是影響塑膠袋產量關鍵,也是導致政府無法用現行制度將塑膠袋回收的關鍵,下個章節「減袋19年愛恨糾葛將揭秘讓環保署也頭疼的黑數工廠問題。

我們與塑膠毒戀圓舞曲

no2 .png

台灣實施限塑政策已19年,歷經三次法案修正,限塑困境是什麼?「減少使用」口號喊了近20年,看來已經不是限速的有效方針,我們又該如何重新檢視環保的定義,才能兼顧民生經濟環淨保育?

如果你覺得這個議題很重要

可以分享讓更多人看見

  • Facebook

除了分享,還可以這樣做環保

我們將把這份連署書提交給立委排進國會議程。

立法建制塑膠袋回收系統

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