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寂寞世代的解方

交友軟體是滿足情慾的管道,

還是認識人的方法之一?

錨點 1

​前言

2020年的「高雄少女失蹤案」引起社會軒然大波。

網路上認識網友,展開「網戀」,看似是社會不切實際的戀曲,飽受外界批評的眼光。然而,經過記者實際調查,卻發現無意間約訪的受訪者,大多數都有使用交友軟體的經驗,期望在網路上遇到另一半。甚至,在採訪過程發現了網路交友,幫助焦慮症病患踏出社交的第一步。

記者親身使用多項交友軟體認識網友,並查詢網路論文,以及採訪使用的男男女女,以深度調查方式,發現新聞大多只報導交友軟體的缺點,卻很少稱讚其優點,忽略交友軟體受惠用戶。

期待此篇報導,能夠翻轉大眾對交友軟體的負面想像,進而給予其公平的印象。

寂寞寂寞不會就好

這時候誰都需要療傷解藥

目前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小芸,患重度焦慮症及輕微強迫症,同時面對人群有恐懼感。小芸說:「我不知道要跟別人講什麼、聊什麼。」每天凌晨一兩點,如果安眠藥失效,是她最抓狂的時候。就在小芸焦慮症發作,不斷拍打床板,發瘋似拔掉自己頭髮的時候,「登!」手機上的App Store跳出了一則通知:「本週App排行榜No.1——〇〇交友軟體,你下載了嗎?」

 

這是她第一次下載交友軟體——出於對抗孤單與抓狂的抵擋。

不同年齡層感受到孤獨之比例

11-20歲

61.6%

21-30歲

65.2%

31-40歲

50.4%

51-60歲

41.5%

41-50歲

36.7%

61-70歲

27.1%

71-80歲

18.5%

81歲以上

18.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錨點 2

寂寞、跟不上城市的生活步調,逐漸變成現代人的文明病。像小芸這樣夜裡發慌,孤單感強烈的人已經不是少數。不少人第一次下載交友軟體,無非是想舒緩都市化下的孤獨情緒。根據《遠見2020孤寂大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台灣青少年,正處於寂寞漩渦中。在一成不變的生活圈裡,大眾的孤言寡語已經成了習慣,而我們該怎麼排解寂寞

寂寞世代4.jpg

在小芸遊玩交友軟體的這一個月下來,她發現透過軟體和網友打屁聊天,不像面對生活中的人那樣可怕。她說:「我有滿多心事,都是向網友分享,反而很少和爸媽、朋友說。一來是怕他們擔心,二來見不到面,分享比較私密的事,就不會不好意思。當初我在看身心科領藥吃的事情,第一個也是先跟網友講。可能因為不會見面吧,說什麼都沒壓力。」網路交友有一項優點,正如小芸所言——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話題,放著手機不回就好。也因為見不到面,對彼此的情緒承接,不需要出太多力。

 

問到小芸如何挑選聊天對象?小芸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都看頭貼長相挑人耶!像我比較喜歡白白淨淨、書生感很重的男生,聊起來我會有點三八。」

 

人們都有自己的擇偶標準,很殘酷的是,交友軟體常憑藉著大頭貼的第一印象,馬上定對方生死。雖然男女對於對象都會有一些外貌要求,然而,在男多於女的「獵場」上,女生似乎比男生,擁有更多挑選的權利。

交友軟體讓人覺得「好難,我不會」!

正面文章

3%

中立文章

53%

負面文章

44%

226則

正面文章評論

多元

推薦

安全

歡迎

有趣

31

31

29

27

25

3714則

負面文章評論

很難

擔心

害怕

生氣

​難過

331

293

234

229

216

  2020 年1-7月「交友軟體」情緒感測   資料來源:蛛思輿情​平台

錨點 3

各式男女在交友軟體上,都用社群形象作為戀愛的敲門磚:展現活力的運動照、大秀身材的網美照⋯⋯;就職於報導者生活醫藥線,同時也是「追求無體溫的親密關係」系列報導的作者,孔德廉表示,他並不擅長營造社群上的形象,因此在這「一眼決定要不要認識」的社群上,他有些挫折。面對日積月累失敗的配對,使他懷疑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沒有人喜歡?」雖然交友軟體給了更簡單認識人的機會,卻也更容易被拒絕。他說:「每個人都只是一張照片,對於對方來說你只是替代品;而你一定要追求社群上的正面形象,讓別人喜歡,不過這也促成了年輕世代的焦慮。」

 

相較男性使用者,短短半年內,小芸已經從寡言少女,變得善於聊天和開話題。小芸說:「我知道我本人比較陰沈、不會聊天,長得很普通,所以從挑大頭貼,到聊天的時候用什麼表情符號,我都會想很久再上傳。」

交友軟體上,女生總是等待男生取悅自己。目前27歲,正在準備公職人員考試的Jarry說:「我每次在軟體上,都盡可能花心思去打招呼、介紹自己。就算盡量想話題,卻常換來女生的興致缺缺,都只有自己單方面互動!一開始,我也很努力配對聊天對象,後來總是不了了之。有些女生甚至會跟我抱怨:為什麼男生總是工作、上班、健身?興趣都很無聊。可是我認為,本來每個人生活就是如此阿!有健身就不錯了。那些女生可能期待的是男生能帶他們去衝浪、跳傘,才會覺得這個男生很酷。」

​這一眼定生死的戰場 誰是贏家?

​網路交友必勝關鍵——人帥真好!

興趣愛好716(20.9%)

​個人檔案完整度

558(16.3%)

照片992(28.9%)

年齡585(17.1%)

誠實439(12.8%)

是不是宅男怪女

414(4.1%)

​網路交友「成功關鍵」聲量佔比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錨點 4

「你聊色嗎?」:

           匿名聊天不設限,

                          話題隨你開

%E5%AF%82%E5%AF%9E%E4%B8%96%E4%BB%A3(%E5

即使小芸可以大方談論自己使用交友軟體的經驗,她仍然不太願意讓身旁的人知道,自己有使用該軟體的習慣。仍有人認為交友軟體意在援交、發生關係,而不是「純交友」,造成了部分使用者隱瞞自己線上交友的興趣。

Jarry說:「我27歲,已經過了玩交友軟體的年紀,因為現在想要認真找對象;可是『好女生』不容易在交友軟體上遇到。對我來講,愛玩的女生有兩種,一種是單純喜歡出門玩,另一種是接受開放式性行為。我覺得交友軟體上,要找到第一種單純的比較困難。」他認為交友軟體中,有許多人只是單純追求肉體及情慾的滿足。

 

我們可能常將交友軟體,與騙財騙色畫上等號,根據《交友軟體污名化》論文調查指出,女性較少願意公開自己有使用交友軟體,或許是因為女性在交友軟體上的形象,跟社會期望的女性不符,容易被認為花心、愛玩,或是太主動的形象,因此造成這樣的現象。

目前就讀台灣大學三年級的小N表示,自己是在大一時開始使用交友軟體。被問到在軟體中聊天的經驗,不乏有人想找小N談論性事,試著跟她「電愛」(以語音幻想方式性愛)。小N邊翻白眼,邊說:「我超討厭聊色,我覺得很噁心。」而小芸也表示,不想承認自己有玩交友軟體的原因,就是因為玩了,好像代表自己性慾很強。感覺在軟體中想談性、想發生關係,就是很低級的人。

錨點 5

​網路交友慘劇QQ

交友詐騙

3,399(32.1%)

​隱私洩露

3,101(29.3%)

​已讀不回

2,299(27.1%)

約會放鴿子

197(1.9%)

騙色失身

1,595(15.1%)

​「網路交友慘劇」聲量佔比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螢幕之後,躲藏的是我的真心

對此,在國立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Alex認為,人們不該因此把交友軟體妖魔化。「性,本來就是人類社會需要面對的事;當大家都想看想說想談性的時候,網路只是提供一個場域,讓真實的你宣洩。」Alex繼續道:「如果你在網路上可以匿名發言,你會不會展現你真實的樣貌?這本來就是人類繁衍後代的慾望。像是小男生會捉弄小女生,從事一些和性探索有關的行為。例如:拉女生的肩帶、掀女生的裙子,這些都源自於對性的探索,及理解不成熟的結果。我只能說這跟都市化一樣,本來就會出現,超越社會規範。如果沒有諸如此類的聊天,就代表人類世界快滅亡了!」他笑著說。

或許還是很多民眾無法給予交友軟體正面認同,但是在小芸這樣的少女身上,卻像是一盞明燈,照亮她性格中卑微的部分。

 

就患有精神疾病的小芸來說,她最缺乏的,是陪伴她的人。在開始玩交友軟之後,每當深夜小芸有不堪的念頭,就會打開手機和網友聊天,消減自己的憂鬱心情。小芸笑著說:「雖然上面怪人很多,但確實也遇到很多可以真心聊天的好朋友!」小芸分享,就算是現實生活,自己也變得沒那麼害羞,可以更大方與人對話。小芸表示:「在網路上聊對了,再出來見面,幫我克服很多不安。因為我說過,我不太知道怎麼跟人說話,可是在見面前就大概知道對方是什麼人、有什麼興趣,我就可以很放心展現自己。」

Let’s date

脫離網路的見面之後

問起與網友見面的狀況,也並非每次都很順利。小芸分享,自己曾經見過一個網友,雖然陸陸續續約會了兩三次面,聊天內容也充滿曖昧分為,最後甚至互相表白了,卻沒有後續。兩人從手機聊天相識,到生活中相見,卻仍不明所以淡掉了緣分。

 

曾經為了見網友一面,Jarry從台北南下到高雄,相見卻不如幻想中美好。他說:「我沒想到,見面之後本人跟照片不一樣。真人矮很多,看起來還⋯⋯很胖。」Jarry以尷尬的笑容,結束這個話題。

 

另外,小N則提起了一次負面約會。「有一次,我和一個網友見面,我搭他的車一起去看夜景。結果看夜景的時候,他的手就放到我的肩膀,毛手毛腳的。當下我就立刻說我要回家,然後就沒聯絡了。」

 

即便聊了再多天,相見並不一定如預期美妙。網路交友好像雙面刃,有人像小芸一樣,重獲新生,但也有不少人,遇到了俯伏的危險。

 

對此,孔德廉認為,網路交友本身並不是很大問題。他說:「對使用者來說,玩交友軟體的時候,能考慮到潛在的風險,才是問題的本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交友到底安不安全?是近年社會常議論之事。或許交友軟讓犯罪形式變得多元、變得容易,但這並不是工具的錯。

 

對媒體社會頗有研究的Alex強調,交友軟體只是讓人們「更真實展現」自己的本性,使本來就存有犯罪動機的人,多了一項工具。他舉例:「如同電話的誕生,因而產生了電話詐騙一樣。怎麼使用工具?如何保護可能因工具而受傷的人?才是人類社會該思考的問題。」

圈住幸福吧!

是Happy ending嗎?

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顯示,108年國內20-34歲未婚人口,男性約為200萬,女性則為160萬。孤男寡女面對排山倒海的寂寞,交友軟體彷彿成了清楚明確的解答之一。

108年國內20-34歲未婚人口

​男

​女

萬人

80

767,556

70

690,596

727,349

60

604,848

50

40

30

20

10

511,183

373,469

20-24歲

25-29歲

30-34歲

錨點 6

孔德廉說,他覺得網路只是一個媒介,一切終究要回歸到現實社會,見面才能確認感覺。「你會愛一個人,可能是因為他很多優點觸動你。但透過網路,你很難看到真實面貌,所以終究得回歸現實才是。」

 

2019年,小N與在交友軟體認識的前任男友分手。當時小N身心受到很大的打擊,準備從學校系館跳樓輕身,最後終被旁人攔阻。雖然交往時間不長,卻是小N刻骨銘心的回憶。

 

愛的型態本身有百種,怎麼相遇並不是問題,怎麼經營感情,才是一段關係最需要花心思處理的事情。不管線上、線下的相遇,最後總得在現實生活中,看見對方真實的樣子,一段感情才有延續的可能。

 

小芸在玩交友軟體第8個月後,遇見了River;兩人見面後相談甚歡,以14歲的差距,展開了兄妹戀,目前已交往近一年。問到小芸,和網友交往有什麼特別的嗎?小芸想了一下,回答:「其實沒有。真要講的話,我覺得交友軟體很神奇。我20歲,在學校讀書,男友34歲,在公司當職員;我住大安,他住淡水;兩個人的生活本來是平行線,沒有認識的可能,但我們卻交往了,很難想像。」

以不同方式結識的配偶離婚率

網路交友而

結婚者離婚率

線下交友而

結婚者的離婚率

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6%

7.6%

資料來源:Uchicago News

​再次展露笑容的她——小芸

當訪談告一個段落,小芸回頭訴說自己多害怕深夜裡焦慮症發作的慌張,再對比如今,男朋友每個月陪她去身心科就診、諮商,克服精神疾病障礙,她覺得自己十分幸福。而關心起小芸,現在身心狀況是否好了許多?小芸則說:「好很多了。我很謝謝許多從網友變成朋友的人,在我需要自信,或是生病的時候幫我加油、陪我聊天。」

 

大眾時常能在媒體上,看到網路交友詐騙,或是綁架案等新聞;但是卻很少人注意,這項新興科技,確實改寫了某些人的人生。我們以為工具有優劣好壞的分別,隱藏著作惡多端的歹人,但聽著小芸的故事,卻覺得欣慰與感動。或許我們生在一個愛在心裡口難開的寂寞世代,每天的生活都像倒帶重播,但人海裡,卻仍有一條紅線,牽絆著你和他隱藏的愛情。

網戀離婚機率有多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