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困境從何而生?
母嬰親善政策忽略了什麼?

文化

「母乳最好」的社會期待造成女性哺乳壓力

醫療

​衛教資訊不充足、缺乏專業泌乳人員協助

​政策

​忽略沒有條件哺育之女性、增加母職重擔

困境從何而生
醫療面
3FBD3C62-B7CE-4A10-937A-225BA6B0456A_工作區域 1.png

1

醫療面:哺乳不被視為專業且重要的事

導致資訊方面被忽視、醫院沒有專責人員負責

在泌乳方面,大家不斷喊著「餵母乳最好」,
然而衛教資訊幾乎圍繞在「嬰兒」上,
卻沒有更多資訊告知女性可以怎麼哺餵、
她可以有什麼選擇等等,
媽媽根本無從為自己做準備。

毛理事長亦談到,
前線的護理人員懂得雖基礎知識,但僅能處理簡單哺乳問題,
倘若碰到更困難、更棘手的情況,
需要泌乳顧問專責人員從旁協助。

然而,鍾秀靈與毛心潔無奈表示,
在少子化情況下,生育並不是政府最優先想處理的議題,
醫療院所也常因「出生人數少,不需要那麼多人力」
而拒絕新增專責人員。
最後導致攸關孕產婦的資訊持續匱乏,
沒有人能給予女性支持系統、
無法協助解決各別化哺乳困境。

泌乳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
除了知識和技術外,更重要的是諮詢技巧
​。

然而泌乳專業知識學習
在我國醫學教育方面相對不足

D2755EA9-F441-4F69-B5C3-701A641472EF.png
華人泌乳顧問協會理事長
毛心潔
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副理事長
鍾秀靈

媽媽沒有接受到關於「自己」的資訊

政策面
3FBD3C62-B7CE-4A10-937A-225BA6B0456A_工作區域 1.png

政策面:忽略沒有哺乳條件之女性

沉重母職壓力女性承擔、同志家庭排除在外

能夠親餵的女性大部分來自中產階級,
她本身營養充足、睡眠時間也夠。
但貧窮、為經濟奔波的女性,
在身體條件、經濟能力或工作環境上
都使她無法親餵,
這時唯一的餵母奶選項就壓迫到她們。

3194F40D-57C9-4348-951C-D088D8A2BAB5.png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伍維婷

沒有條件哺母乳的人該怎麼辦?

BDB6FD46-DEA6-4B41-8F66-E7ABD6638E52_edi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覃玉蓉 

勞動條件無法讓女性哺母乳

性別工作平等法雖有保障
每日1個小時的哺集乳時間,
但小孩每2~3小時就需喝奶,時間並不夠用。
更何況哪個雇主願意讓女性花工作時間哺集乳?
最後才形成女性要不放棄職涯,
要不就放棄生育或哺乳。

覃玉蓉也提到,
母乳推廣經常宣傳「親餵才能增加孩子與媽媽的親密感」,
這使哺餵照顧的重擔獨落在女性身上,
無疑是加重了母職的負擔、忽略了父嬰之間的關係。

伍維婷同樣表示當前政策
忽略了單親爸爸、隔代教養、同志家庭等
亦有餵母乳的需求。
政府應透過「親子友善」的概念涵蓋每個家庭,
使所有家庭成員都能參與哺育照顧。

 

女性在哺餵母乳所遭遇的困境,
來自於你我塑造的文化期待、政策的不完善
與醫療資訊結構上的缺漏。

究竟我們可以怎麼做,使女性擺脫哺乳苦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