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hite Facebook Icon
  • White Twitter Icon
  • White Instagram Icon

依照登錄中心的配對通知需來醫院進行移植的病患

台灣現今等待器官移植了人高達近萬人,然而即使各方宣導努力,每年捐贈者卻僅300多人,形成極大落差;宗教信仰和傳統觀念讓許多人無法接受捐贈器官,家人離世的痛也讓家屬不願意再讓其多挨這刀,但這社會上每天都有無數人,因為等不到器官而撒手人寰。

小女孩.png
小肝臟.png
小心臟.png
小肺臟.png
小腎臟.png
小小腸.png
小胰臟.png

肺臟

55人等待中

肝臟

1088人等待中

心臟

206人等待中

腎臟

7673人等待中

透析台灣器捐環境

可捐贈的器官有哪些?

小腸

7人等待中

胰臟

119人等待中

當前台灣可器捐的器官共6種,分別是心、肝、肺、小腸、胰臟和腎臟,其中腎臟及肝臟可以接受三等親內的活體移植,但其他的器官僅能等待大愛移植,因此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等待,然而多半的器官能等待新器官移植的時間不多,以心臟為例,少則幾天,多則幾周,就有可能病情惡化和併發症不治。

為什麼活體器官移植數差那麼多?

腎臟從1995年開始進行健保給付,再加上只要定期洗腎治療,即使數十年也不會有生命上的危險,導致民眾對於腎臟移植的積極度遠低於肝臟,且腎臟不同於肝臟切半可以再生,腎取走一顆後便不會重新生長,因此醫生在遇到腎臟問題的病人,主要還是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方式來做治療,並等待腎臟配對移植;近年來國人肝臟的相關疾病越來越多,B型肝炎和C型肝炎可以依靠藥物的治療,但若肝硬化則無法藉由任何治療回逆,致死率也急速飆升,因此親屬間活體肝臟捐贈數一路攀升,在2018年來到致高點,縱然2019年也些微下降,但仍是居高不下。

器官捐贈前 該做什麼呢?

器官捐贈雖然是病人「腦死」的狀況下進行,但整體的流程小心又謹慎,因為器官難得,每一步驟都需要專業人士評估討論,並與主治醫師和家屬進行再三的確認及溝通,才能著手進行。

第一步驟

 

發現可能的捐贈者

第二步驟

 

​評估及告訴家屬

第三驟

 

​評估捐贈者

第四步驟

 

​器官勸募

第一步驟

 

發現可能的捐贈者

第二步驟

 

​評估及告訴家屬

第三驟

 

​評估捐贈者

第四步驟

 

​器官勸募

讓家屬有心理準備,並進行初步評估,掌握病患狀況

醫師、社工師和協調師三方共同與家屬進行勸募並輔導家屬情緒。

​醫院內各科醫護人員在發現疑似符合捐贈條件且身體狀況不佳的病患,會主動通知院內器官小組或相關醫師及社工人員。

再次進行評估,若適合則會開始著手進行勸募,同時妥善照顧捐贈者。

STEP、1

事前準備

STEP、1

事前準備

依照登錄中心的配對通知需來醫院進行移植的病患

通知移植登錄中心進行配對並通知移植病患手術排成

家屬須在術前簽署同意書,若捐贈者為意外,則需要向警察局進行備案

第一次腦判4小時進行第二次腦死判定

​並請檢察官勘驗

腦死判定需兩位不同科別的醫師共同判定

第五步驟

 

​簽署同意書並報案

第六步驟

 

​通報登錄中心

進行第一次腦死判定

第七步驟

 

​進行配對及通知

第八步驟

 

通知檢察官 進行二次腦判

第五步驟

 

​簽署同意書並報案

第六步驟

 

​通報登錄中心

進行第一次腦死判定

第七步驟

 

​進行配對及通知

第八步驟

 

通知檢察官 進行二次腦判

STEP、2

術前準備

STEP、2

術前準備

第九步驟

 

進行器官摘除

第十步驟

 

​辦理出院 關懷家屬

依照登錄中心的配對通知需來醫院進行移植的病患

第九步驟

 

進行器官摘除

第十步驟

 

​辦理出院 關懷家屬

協助家屬辦理出院,並關心家屬情緒,進行心理輔導

依類別摘取器官​

STEP、3

術後關照

STEP、3

術後關照

—Pngtree—cartoon_doctor_cartoon_nurs

腦死還有呼吸 那到底是活是死?

在中華民國的法律中,並沒有對「死亡」訂定確切的標準,病人是否死亡,都是讓醫生自行判斷,而「腦死」僅適用於器官捐贈,且腦死的判定器官移植的醫生並不能參與,而是由兩位神經科和其他科的醫生,共同判定。

所謂的腦死,就是腦幹死亡;人在受到傷害,例如出血、外傷等,就會引發腦腫脹,顱內壓上升,導致血液無法到達腦部,造成腦細胞缺氧而死,但腦細胞是不可增生的,一旦死亡就再也不可逆,而腦幹死亡後,人的心跳跟呼吸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停止,進而達成傳統的「死亡」,至於器官捐贈為確保器官可用,因此會用呼吸器維持捐贈者的呼吸,直到進開刀房取出器官,才會有「還在呼吸」卻已「死亡」的錯覺,但該病患已確定無自呼能力了。

台灣現況

面對器官捐贈和移植,無論是腦死,抑或是買賣器官,都是民間對於器官捐贈的謠傳和誤解,為了一次釐清民眾對於器官捐贈和移植的困惑,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執行長偕同夫人和組員,特別至世新大學以直播方式與大家會談,剖析台灣當前對於器官捐贈的困難之處,望社會大眾共同為器官捐贈盡一份心力,將愛遺留在人間。

執行長 與器捐有約

醫生怎麼說

明明制度完善 為什麼還有問題?

林口長庚
​李威震主任

為了讓讓更多人接受移植

再三進行醫療技術上的突破

但這項大工程不單自己的努力

​還有整個醫療團隊的優秀

林口長庚
​李威震主任

為了讓讓更多人接受移植

再三進行醫療技術上的突破

但這項大工程不單自己的努力

​還有整個醫療團隊的優秀

林口長庚
​李威震主任

為了讓讓更多人接受移植

再三進行醫療技術上的突破

但這項大工程不單自己的努力

​還有整個醫療團隊的優秀

林口長庚
​李威震主任
按下按鈕
按下按鈕
淡水馬偕
​林俊昌醫師

經過與死神的拔河

更珍惜得來不易的生命

在這個不友善的環境中

​盼年輕人開始重視器官捐贈

按下按鈕

器官捐贈及一直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跟經驗才能完成,在亞洲排名第二的台灣醫院制度完整,醫師經驗豐富,但在長期器官供不應求的狀況下,醫師只能鑽研各種醫療技術來受惠更多人。

社工師怎麼說

穿著白袍的余佩兼聲音輕柔,舉手投足間都是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她表示社工師的工作並無他人想像中的輕鬆簡單,尤其進行器官捐贈時,社工師成為一名貫穿整個過程的角色。

​曾經她經手一捐贈案件,一名已在安寧的病人家屬同意進行器官捐贈,但病患的自呼指數卻高高低低,導致無法判定腦死,來回多次後,家屬提出「妹妹是不是不想捐贈」的想法,隨後整個案件緊急喊停,沒想到決定放棄後病人短短3天就離世了,讓余佩兼認為,所有的一切,皆是註定好的。

家屬

「她人很好,好到別人跟我說,只要想想她的缺點,說不定就不會那麼想他了,結果我跟我女兒想了好久,卻什麼都想不到,因為她就是那麼的美好。」

「我沒有反對,但我很捨不得,太太的家人也罵我,為什麼要讓她多挨這刀,但這是她的遺願啊!」

​數十年前,太太癌末離世,秉持熱心助人的心,就算全身器官都無法捐出,仍捐了眼角膜,遺愛人間,久久沉浸在悲傷的丈夫因器官移植登錄中心的活動,漸漸走出傷痛,更擔任中心志工,全力做好事,讓更多人了解器官捐贈。

​測驗瞭解多少

經過上述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器官捐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現在就來測試看看瞭解了多少,也歡迎進一步推廣,讓台灣的器捐環境逐漸進步,也讓社會有了更多愛。

回饋

突破困境 展望未來

​幫人 也是幫己

台灣為推廣器官捐贈,推出只要五等親曾捐贈過,未來需要器官移植時可優先排隊,縱然人人盼一生無病無痛,但防範於未然,救人,也是救己;目前簽署同意書方便簡單,只要上網登錄就會寄同意卡到家中,但為了讓流程更加順利,簽署前可以和家人討論交流,再下這個需要勇氣決定。您的大愛,可以讓這個社會少了許多破碎家庭。

​現在就簽署

世新大學新聞系碩士班 田宇涵/採訪撰稿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