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哈樂哈媚的主人,也就是媽媽,從2003年加入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做為動輔員(就是治療犬的飼主),與治療犬、動輔師合作,服務長達快20年的時間。
媽媽歷年所飼養的狗狗,若個性合適,就會教導該狗狗動物輔助治療的相關知識並參加考試,成為治療犬。媽媽說成為治療犬,對狗狗來說,就是多了一個地方可以玩,可以放鬆,且幫助人時,狗狗開心,對方也開心,雙方都是快樂的。


陪伴的重要
過去的治療犬僅做到陪伴的功能,狗狗只需陪在服務對象身邊,讓服務對象達到心情愉悅的效果,任務就已完成。
隨著治療的技術越來越多元,面對不同的服務對象,陪伴成了基本功,轉換心態,激發潛能,才是需要治療犬的最終目的。

把快樂帶給大家
治療犬在品種上其實沒有限制,媽媽說一切取決於主人的態度。若發現自己的狗狗只要出去就很開心,遇見陌生人並未害怕,去任何地方都充滿好奇心,而飼主自己也希望把這份心情帶給別人,那就很適合讓狗狗做治療犬。
不過主人及狗狗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任何的工作犬,在工作時都是有風險的,治療犬也不例外。治療犬的服務對象,通常是心理狀況不穩定,肢體上需要協助,一個不小心,狗狗很可能會受傷。服務對象有時會無法控制自我,並不是有意的傷害,這時,治療犬需要學習的就是不要受到驚嚇,且動輔員也要試著不要害怕,想辦法緩和情緒。站在對象的角度去思考,試著去體諒,讓對象不要產生自責感,是動輔員與治療犬堅持的立場。





bottom of page